結構構架(structural frame)

建築物的結構構架就好比是動物的骨架,支撐著整個建築以及其中的附屬物。結構構架的設計,必須能抵擋自然的外力,例如強風和地震。

結構構架是由許多不同的結構桿件所組成.


結構桿件(structural members)

不同的結構桿件組成結構構架 使建築物矗立,使其能負荷位於建築物內的額外重量,並抵擋自然外力如強風和地震。

上圖中的模型包含了不同的結構桿件如樑、柱、斜撐等。


樑(beam)

在建築物中樑是用來支撐樓板的。

樑是用來傳遞樓板及其上之所有載重到柱。主要以撓曲形式表現在結構行為上。


柱(column)

在建築物裡的柱子如同椅子的雙腳,當人坐在椅子上時,雙腳將載重從人傳遞到地表.椅子的雙腳受此荷重而壓縮變形.工程師稱此壓縮的力量為壓力。

建築物本身及其內部所有承載的重量主要都透過柱子以壓力的形式傳遞至地表

地震來臨時,建築物會左右搖晃,一側推擠壓入地表另一側則拉拔伸出地表.這樣的作用使柱子撓曲變形同時處在張力或壓力狀態。


斜撐(bracing)

斜撐可以減少建築物左右搖晃的程度,它幫助建築物抵抗地震或是強風所造成的側向力量,斜撐元件可以用來抵抗張力或壓力。


張力(tension)

張力是一種拉伸的力量。

在拔河比賽中兩隊互拉時,繩索即受到張力的作用。


壓力(compression)

壓力是一種壓縮的力量。

當演奏手風琴時,就要從兩側施加壓力,才能發出音符。


撓曲(bending)


振動台(shaking-table)

振動台是實驗室中用來模擬地震的大型測試設備。

本次活動中為了測試參賽模型抗震能力,將使用國家地震工程研究中心之 三軸向地震模擬振動台


震度(intensity)

是表示地震時地面上的人所感受到震動的激烈程度,或物體因受震動所遭受的破壞程度。現今地震儀器已能詳細描述地震的加速度,所以震度亦可由加速度值來劃分。震度級以正的整數表示之(見下表)。

「交通部中央氣象局地震震度分級表」(八十九年八月一日公告)
震度分級 
地動加速度範圍
人的感受
屋內情形
屋外情形
0
無感 0.8 gal 以下 人無感覺。    
1
微震 0.8 -- 2.5 gal 人靜止時可感覺微小搖晃。    
2
輕震
2.5 -- 8 gal 大多數的人可感到搖晃,睡眠中的人有部分會醒來。 電燈等懸掛物有小搖晃。 靜止的汽車輕輕搖晃,類似卡車經過,但歷時很短。
3
弱震 8 -- 25 gal 幾乎所有的人都感覺搖晃,有的人會有恐懼感。 房屋震動,碗盤門窗發出聲音,懸掛物搖擺。 靜止的汽車明顯搖動,電線略有搖晃。
4
中震 25 -- 80 gal 有相當程度的恐懼感,部分的人會尋求躲避的地方,睡眠中的人幾乎都會驚醒。 房屋搖動甚烈,底座不穩物品傾倒,較重傢俱移動,可能有輕微災害。 汽車駕駛人略微有感,電線明顯搖晃,步行中的人也感到搖晃。
5
強震 80 -- 250 gal 大多數人會感到驚嚇恐慌。 部分牆壁產生裂痕,重傢俱可能翻倒。 汽車駕駛人明顯感覺地震,有些牌坊煙囪傾倒。
6
烈震 250 -- 400 gal 搖晃劇烈以致站立困難。 部分建築物受損,重傢俱翻倒,門窗扭曲變形。 汽車駕駛人開車困難,出現噴沙噴泥現象。
7
劇震 400 gal 以上 搖晃劇烈以致無法依意志行動。 部分建築物受損嚴重或倒塌,幾乎所有傢俱都大幅移位或摔落地面。 山崩地裂,鐵軌彎曲,地下管線破壞。
  • 註:1gal = 1cm/sec2

資料來源:中央氣象局

垂直載重(vertical load)

所有的建築都有建築材料的質量,例如鋼筋、混凝土、磚塊等等的質量。當建築物完工使用後,又因為其中的人和物品(如傢俱或設備等),產生了額外的質量。

地球的重力作用,使這些質量形成垂直向下作用在建築物的力,稱之為垂直載重。

在競賽中所製作的結構模型,和真正的建築物相比,尺寸縮小但是質量並未等比例的縮小,用木條所製作的模型太輕了,所以必須加上額外的質量塊來修正這個問題。

三軸向地震模擬振動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