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地震與樓房振動>樓房與地震波的?共振現象>臺北盆地效應對建築的影響
 
        根據地震觀測站的資料分析,臺北盆地外緣的陽明山、新店等山區,地表震動週期為0.3秒~0.5秒,盆地內的
地表震動週期為1.2秒~1.6秒。造成週期差異的原因,在於盆地內鬆軟深厚的沉積層,使長週期的震波顯著放大,
形成盆地效應。

        臺北盆地內,樓高12層~16層的建築,自然振動週期正好介於1.2秒~1.6秒之範圍,容易與盆地效應形成共振。
所以國內的建築法規,針對臺北盆地,特別提升十多層樓建築物的耐震設計標準。至於顯著的地標臺北101大樓,
大樓基樁貫穿沉積層至堅硬的地盤上,而且大樓的自然振動週期約為6.8秒,所以不會與盆地效應形成共振。
 

 

臺北盆地地表震動能量分佈圖

  ------------------------------------------------------------------------------------------------------------------------------------
 

     

                                              影片來源 :東森電視台「臺灣的動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