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地震概說> 中央氣象局地震觀測網>觀測網種類 |
 |
|
在面積不算大的臺灣,為什麼需要設置這麼多地震觀測站呢?
這是因為臺灣各地的地質環境差異很大,而地震波在不同的地質環境中傳遞,又會引發不同的地
表震動效應,因此氣象局在斷層帶附近、盆地內、
堅硬地盤、鬆軟地盤等不同類型地盤的空曠地面上
,設置強地動觀測站,以比較地層效應。此外,較
多的地震觀測站,有助於準確定位地震震央、震源
與規模,於災後救援時,能快速評估災區範圍與受
災程度。 |
 |
|
設置於臺灣大學的強地動觀測站 |
|
|
------------------------------------------------------------------------------------------------------------------------------------ |
|
中央氣象局七百多座地震觀測站,依資料取得之即時性分為兩類:
|
|
●即時地震監測暨強震速報觀測網
由100多個地震觀測站組成,觀測站內部設有強震儀、弱震儀和數據機,地震時可以即時將地震資料
透過網路線,傳輸到中央氣象局的資料處理中心,迅
速計算出地震規模、震央、各地震度等資訊,以發布
地震速報並作為強震時的救災決策參考。 |
 |
●強震觀測網
其他600多個自由場強震站,由專人定期前往蒐集地震記錄,整合成為強震資料庫,提供學術界、工程界等研究之用,作為「建築物耐震設計規範」制定的依據。
此外,中央氣象局也在臺灣多處重要建築、橋梁設置監測站,組成「結構物地震監測系統」,將結構物對於地震的振動反應提供給研究人員,據以研究提升建築耐震技術。 |
|
即時地震監測網將地震資料以網路線送往花蓮、
南部、臺北的資料處理中心,構成地震速報系統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