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門大橋-修復重建情況 [震害情況][緊急搶修][修復重建][鄰近地震測站]
龍門大橋舊橋為71年12月竣工,為直線之PCI梁橋,依採就地拆除改建之規劃設計原則(照片龍門1),新橋系建造於舊橋所在位址,固依其平面線形,亦採直線。至於橋面高程,則以舊橋之橋台頂高程為參考高程,依兩端路面銜接需求及梁底排水防洪等考量因素,個別決定實際之設計高程。龍門大橋之線形設計分述如下,平面線形,為考量避開現有便道及私地,新橋中心線為兩舊橋台背牆前緣中點各偏移1.1公尺之連線,西側橋台向北,東側橋台向南。立面線形,高程在考慮梁底不碰觸西側堤頂情況下,以舊橋原有高程加高1公尺為準。
結構設計,在跨徑配置上,由於新橋配置於既有橋址,新設橋墩、橋台位置必須和舊橋墩、橋台錯離,且錯離間隔不小於10公尺,以免新舊基礎重疊而無法施工。又西側堤防之防汛道路亦不能設置橋墩橋台,因此該工程橋台之跨徑配置如下,計配置三個結構單元,各單元跨徑配置分別為25+2@42.5+40,4@40及4@40+30,合計全長500公尺(如圖1所示)。
下部結構,橋墩採長圓形等斷面實心單柱型式(照片龍門2~7),可兼具形體簡單、水流阻抗小、施工簡單快速且景觀良好之優點。墩柱於上游側之半圓弧面設置有9.6公尺高、9公厘厚之鋼鈑包覆(如圖2~4所示),可免於水流沖刷及水中漂流物撞擊而造成墩柱之損壞。橋址處之河床地盤均為級配良好之卵礫石層,為考量河道沖刷狀況及施工時效乃採用150公分全套管場鑄樁基礎。龍門大橋所有橋墩基礎頂部高程,配合跨河構造物佈置暫行規則,訂於現有河床最低點下約1公尺,以免日後河道變更時,基礎板裸露在外。橋台結構,係採用樁排架短牆式,有利於快速施工及減少開挖土方。
上部結構採寬8.6公尺、高2.5公尺之單室直腹板預力混凝土箱型梁(照片龍門8~13)。因考量景觀,原附掛於舊橋外部之電力、電信自來水等各類管線,均擴充需求而改掛於箱梁內部,如此需將隔梁人孔尺寸放大為1.5公尺寬*1.5公尺高,以利各類管線由人孔兩側附掛通過,並留設足夠寬度之維修通路。支承系統考慮採用盤式支承製作供貨時程較長,因此支承系統採用人造橡膠支承墊。防震系統,該災修工程改建橋梁之防震設施系採用抵抗極限水平地震力之剪力鋼箱及具有防止落橋功能之防震拉條。剪力鋼箱主要承擔水平地震力之傳遞,並限制荷重支承之容許移動範圍;防震拉條則將兩分離單元之橋體拉繫,使不致因地震而跌落橋座,以提供防止落橋功能。
龍門大橋與鯉魚大橋為國道新建工程局負責重建且同時施工,重建工程總經費為二億元,於88年12月7日國工局接獲行政院通知進行重建工程,於89年5月10日舉行通車典禮(照片龍門14~19)。
圖1 龍門大橋新建橋梁平面、立面圖
圖2 龍門大橋新建橋梁斷面圖TYPE1
圖3 龍門大橋新建橋梁斷面圖TYPE2
圖4 龍門大橋新建橋梁斷面圖TYPE3
![]() |
龍門1 舊橋拆除 |
![]() |
龍門2 全套管基樁施工 |
![]() |
龍門3 全套管基樁混凝土澆注 |
![]() |
龍門4 橋墩基礎開挖 |
![]() |
龍門5 基礎組模 |
![]() |
龍門6 基礎混凝土澆注 |
![]() |
龍門7 橋墩柱鋼筋綁紮 |
![]() |
龍門8 重型支撐架搭設 |
![]() |
龍門9 箱型梁模板組立 |
![]() |
龍門10 預力套管組立 |
![]() |
龍門11 底板混凝土澆注 |
![]() |
龍門12 頂板混凝土澆注 |
![]() |
龍門13 混凝土澆注後橋面版 |
![]() |
龍門14 龍門大橋橋頭安裝 |
![]() |
龍門15 龍門大橋頭景 |
![]() |
龍門16 龍門大橋遠景 |
![]() |
龍門17 龍門大橋橋頭景 |
![]() |
龍門18 龍門大橋橋面景 |
![]() |
龍門19 龍門大橋全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