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溪橋-修復重建情況  [震害情況][緊急搶修][修復重建][鄰近地震測站]

由於修復時間緊迫,公路總局經多次召開會議,確認修復重建原則如下:

1.利用原橋址銜接兩端原有道路。

2.舊橋未明顯破壞部分盡量保存,以節省經費。

3.改建之橋梁需提高耐震能力。

4.復建設計以「公路橋梁耐震設計規範」之地震一甲區(對應之地表水平加速度0.33g)為基準,進行設計。

5.為有效降低上部結構靜載重,減少地震之慣性力,上部結構採用鋼結構。

6.為縮短工期,採用鋼浪鈑橋面系統。

7.採用多跨連續橋梁結構。

8.採用國外具有橋梁施工實績之隔減震支承。

9.採用韌性設計,增加橋梁非彈性變形能力。

10.採用多重具耐衝擊性之防落橋裝置。

 

依據重建準則烏溪橋採用上部結構全部拆除重建(照片1),下部結構局部重建。橋寬26公尺,長634.58公尺如圖12所示。

烏溪橋下部結構局部重建,橋墩部分,拆除舊有橋墩(P1~P10),保留舊有RC單柱式橋墩共2×7(P11~P17),原地檢查修復。新建橋墩部分採用RC框架式共19處,包括橋墩編號P1~P8,以及增設橋墩P11N、P11S及P14S,初步檢查時未發現舊橋墩P11N、P11S及P14S受損施工中發現,請顧問公司緊急變更設計,橋墩重新編號如圖1所示,每座採全套管基樁18支,共144支,樁長25公尺,直徑1.5公尺,新建橋墩為防撞鋼鈑加強柱(照片2~7)。橋台部分,新建橋台1(霧峰端A1),保留舊有橋台一處(草屯端A2),配合橋面高程及防落長度加寬等因素,橋身及背牆局部敲除復建。基礎部分,新建基礎共8座,保留舊有沉箱基礎共2×7處。上部結構全部重建,採用多跨連續I型鋼梁及鋼浪鈑系統(照片8),使用高阻尼橡膠隔減震支承(High Damping Rubber Bearing)(照片9)及防落橋裝置(照片10)

重建工程總經費為三億一千七百萬,於89年4月26日開工,於90年3月15日完工,照片烏溪11、12為烏溪橋完工通車實況。

1   烏溪橋修復之平面、立面圖
烏溪橋新建與修復橋梁斷面圖(A-A斷面:新建之橋梁斷面,B-B斷面:震害修復之橋梁斷面
烏溪1  拆除損毀橋梁
烏溪2  吊放全套管基樁鋼筋籠
烏溪3  墩柱基礎混凝土澆築
烏溪4  施作墩柱基礎
烏溪5  安裝墩柱防撞鋼鈑
烏溪6  墩柱混凝土澆築
烏溪7  復建施工情形-施作帽梁
烏溪8  吊裝鋼梁
烏溪9    新建烏溪橋之高阻尼橡膠隔震支承
烏溪10   新建烏溪橋之防落橋裝置
烏溪11  烏溪橋修復完工
烏溪12  完工通車實況

[震害情況][緊急搶修][修復重建][鄰近地震測站]